随着互联网+时代的到来,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,与此同时,生活中各种诈骗短信、垃圾邮件、钓鱼网站也随之而来。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诈骗短信,垃圾邮件和使用钓鱼软件等方式来进行违法活动。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,严重的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。因此,网络是把双刃剑,如何安全的使用便成了关键。陕西北方学校提醒广大教职工及家长学生们,树立网络安全意识,积极参与推动网络安全发展,共筑网络安全防线,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!
个人信息安全
1、各种单据
车票、机票以及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等都包含你的个人隐私,不要顺手丢弃。
2、网上互动
在微博或朋友圈中,一些评论或转发会出现诸如姓名、职务等信息,对此互动要注意保护隐私。
3、社交账户
在社交账户上如实填写个人信息(姓名、手机号、住址、学校等),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,所以要谨慎填写身份信息。
4、“个性化服务”
不少商家通过手机客户端定位用户,推送商品或服务,用户被实时“监控”。在此提醒,不必要的定位服务要随手关掉。
5、免费WiFi
无线网络登录加密的等级较低,加上有些手机软件没有数据保护措施,使得黑客能截获个人信息,对免费WiFi要不登或慎登。
6、网络诈骗
要务必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购物,不要轻易将个人敏感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家庭住址等)提供给他人,更不要轻易输入动态验证码或转告他人。一定要通过正规通道、途径来进行查询与消费。
7、使用手机APP要谨慎
现在恶意APP程序越来越多,各类非官方下载渠道常被恶意应用。手机用户不使用来历不明的APP,使用正规渠道下载;安装时要注意“应用权限”与产品功能是否直接相关;使用防病毒软件,为手机安全加上防护网。
8、陌生人发微信红包勿乱点
不法分子将手机病毒伪装成微信红包诱导消费者领取,遇到陌生人发送“红包”不要乱点,很可能带有病毒。
9、摄像头攻击多留心
家庭摄像头已成黑客攻击对象,很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。不要使用预设密码,重置密码越复杂越好,并定期更换;摄像头不要对着较私密空间,浴室、床等位置要尽量躲开。
照片打印成为部分商家“吸粉”利器,但是这样容易泄露用户信息,比如,扫描二维码可能会让手机感染病毒。不法分子通过虚假伪装一个网站生成二维码,在受害者扫描二维码时,通过云端软件获取当事人账号、密码等。建议:千万不要见码就扫。
同学们要记住,对待网络,要做到:
1、五“不”(不轻信、不回拨、不点击、不透露、不转账)
2、两"核实"(核实转账请求、核实可疑信息)
因为手机而带给人们的伤害无处不在,网络贷款、诈骗信息、套路陷阱层出不穷,所以为加强校园管理,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,营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,我们陕西北方学校规定学生上学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,特殊情况手机带入了学校,须立马交班主任代管,每周放假时带回。上学期间若需与家长联系,可借用班主任电话或宿管管理员电话,家长若需与孩子沟通,可直接与班主任联系。避免了孩子使用手机的次数。
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,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,提高了其应变能力,也提升了学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法制观念,让广大师生对网络安全隐患有了更深的认识,营造了校园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。